位于张北县境内的安固里淖,曾有坝上草原明珠之誉。然而,却因彻底干涸成为生态之殇。欣慰的是,近日,听到一个令人倍感振奋的消息——安固里淖又绿了,又有水了!10月深秋,站在安固里淖湖盆底部,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6万亩的碱蓬一望无际,像一层层厚厚的棉被盖在即将上冻的湖区上。
难以想象,短短4年时间,能让10万亩干涸的盐碱湖区重批绿装,恢复数千亩水面,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还在延续: 到2020年,10万亩盐湖将全部实现绿色覆盖!
一则消息——安固里淖彻底干涸
2004年冬,一则消息传来:经中巴地球资源一号、 二号卫星遥感数据证实,华北高原内陆湖安固里淖10万亩水域彻底消失。
安固里淖干了!一时间,这条消息被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包括中国科学院科学研究所在内的许多专家数次前往调查。 他们认为, 降水量少、 连续干旱、地下水超采等是导致安固里淖干涸的主要原因。
由于失去水源,安固里淖周边草场质量迅速退化,土壤开始沙化,形成了面积达十万多亩的盐碱沙地。每年冬春季节,湖区中心土壤表面粉末状的白色盐碱粉尘在大风的作用下上扬,形成罕见的 “盐碱风暴”, 当地农民称之为“白龙卷”。恶劣的土壤环境使得湖区中心寸草不生,逐渐向外扩张的盐碱化和沙化也严重影响到周边农业、 生态安全。
安固里淖湖区的盐碱尘暴
“淖里的水是苦咸的,不能浇地饮用, 但是喂牛还是可以的。” “有水的时候,春天不仅能看到天鹅,平时还能捉到鱼。” “自从干了以后, 周围到处都是白花花的盐碱地, 种庄稼难以存活,成了废地……”海流图乡张凯年村是离安固里淖附近的一个村庄,相距约500米,丰水期走上100米就能到水边,村民回忆起湖水充足时的光景,满是感慨,昔日 “风击水,浪拍岸,摇撸撒网捕鱼忙”的景象已不复存在。
更为严重时是干湖盆里产生的 “盐碱尘暴”, 不同于一般的沙尘暴, 含有密度很高很细的盐碱粉尘,极大地污染空气、环境、食物、土壤和水源,影响大气能见度和交通, 危害草原、 庄稼、牲畜、 植被, 引发疾病, 腐蚀设备等。专家介绍,由于这里正处于京津风沙源地, 相距甚近而海拔远高于北京, 所以,安固里淖的干涸影响到京津地区的生态环境。 有人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安固里淖和坝上的尘暴扬向北京,就好像是站在屋顶上向地面撒沙子。
一直以来,张北县也在积极探索盐碱湖改良的新办法, 试图通过种植碱蓬,甚至人工调水的办法压住盐碱,但不是因为碱蓬品种不适合,就是因为投入太大而没有进行下去。
江苏盐城绿苑盐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春银,经过多年努力先后引进、 培育成功 “绿海碱蓬1号”、 “绿苑海蓬子1号” 等30多种耐盐蔬菜,拥有7项专项证书。 这种发端于江苏沿海,以盐碱滩涂为基底,以耐盐作物新品种为载体的盐土农业初成气候。此前,在内蒙古查干诺尔湖地区尝试应用 “绿海碱蓬1号”治理风沙获得成功。
张北县政府决定引入该项目。 为此,张春银把目光转向了安固里淖,凭借自主知识产权耐盐作物种质资源和技术优势, 他决定啃下这块 “硬骨头”。“开始, 当地很多群众根本不相信, 多年尝试都没能让安固里淖长出草来,一个外省公司, 凭什么夸下海口?” 张春银介绍,县里划出1万亩 ‘试验田’给我们种, 从2013年开始, 绿苑盐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通过试种和对湖底采样土壤分析,发现具有药用价值和高附加值的 “绿海碱蓬一号”对于降低盐碱程度具有较好作用,是生物治理盐碱,遏制生态恶化的好方法。
人员、 种子、 技术、 资金迅速到位,当年播种当年出苗,之后张北县全力支持这一项目, 把10万亩干涸盐湖生态治理全部交给了绿苑公司。2014年开始,公司以每年1万多亩的规模对干涸的安固里淖进行精耕细作,机械化采收。 短短四年, 沧海巨变, 盐湖复绿,整个干涸湖区成功绿化6万亩,通过茂盛的植被涵养水分,安固里淖重新形成了数千亩水面, 张春银铿锵宣布: 到2020年,10万亩盐湖将全部实现绿色覆盖!